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新闻 > 综合 > 正文
投稿

典角,黑颈鹤驻留的地方(伟大征程·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11-21 09:48:24 来源:

出狮泉河镇,沿狮泉河一路向西,扑面而来的,是满眼土黄色,其中零星夹杂着几簇趴地的灌木。这是阿里高原十月份常见的景象。

道路都是黑色路面,没有扬尘漫天。越野车行进速度很快,过鲁玛桥,拐几个弯,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绿地。原来,狮泉河在这里蜿蜒,漫出一大片湿地,湿地周边长满绿草,几十头牦牛远远近近散落着,悠然觅食。朝阳照耀下,远处雪山熠熠闪光。这水光山色,好一派高原的美丽风光。同行的北京朋友摇下车窗,惊呼:“快看,有黑颈鹤。”果然,湿地边立着几只大大小小的黑颈鹤,仰着头远远注视我们。

带路车没有停下,我们也只好驱车跟上。我们此行目的地是一个边境小村典角村。1983年,狮泉河镇加木村的嘎玛次仁一家和其他四户搬到这里。十年后,狮泉河镇又有四户群众搬过来。此后,1996年又搬过来八户。经过多年,典角村已经有好几十户人家。

临行前被告知,因为地处边境,要先到扎西岗乡政府去了解情况再定。于是我们先到这片湿地旁边的乡政府落脚。当地干部说,可以先去生态园看看。在西藏高海拔地区,稍有条件的地方一般都会建一些这样的场所:二三十平方米,有些盆栽植物,氧含量和湿度都比外面好一些,是很好的调节身体所在。生态园在乡政府院内,两栋楼之间,像工厂的车间一样架起高大的棚子,做成玻璃阳光屋,把两栋楼连接起来。

进得门去,我一下目瞪口呆——眼前是一片花的海洋。高十来米、宽近二十米、长五六十米的巨大温室,六七个十来米见方的花坛里,扶桑、铁线莲、金盏菊、波斯菊、蜀葵、天竺葵,林林总总,不下十来种花草。还有鹅掌木这样的绿色盆栽植物。繁花绿叶间,夹杂着几株小树。完全是一座植物大观园。空地上,乒乓球台、台球桌一应俱全,两面墙上的学习宣传栏也丰富多彩,还辟有几间专门的吸氧室……在西藏基层行走,断断续续也有三十多年,这样的条件,完全出乎意料。跟乡长感慨,乡长说,这几年国家政策向基层倾斜,现在阿里几乎所有乡镇都有这样的配置。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条件是过去没法比的,叫“现在比过去好,边境比后方好,这边比那边好”。

继续沿狮泉河西行,村庄坐落在一片开阔地上。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典角村的村民二组。典角村从2011年开始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到2018年,村里统一建成宽敞明亮生活功能齐备的二层小楼,每户面积超过二百平方米。二组的村容呈“八一”字样布局,两排“八”字形的连体小楼,每栋两户,南面敞口处是村委会办公楼,办公楼前是村民活动广场,办公楼后有篮球场,篮球场的北面又依次排列着几排连体小楼。整个村子井然有序,掩映在一片绿色中。村里路灯、公厕、垃圾填埋场等设施齐备,建有太阳能电站。两个组实现供电、饮水、电信移动网络、邮政全覆盖。

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村里的绿化。要知道这里海拔超过四千二百米,空气干燥。季节已过寒露,但村里的花草树木都还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向驻村干部讨教,驻村干部说,树木的栽种经过许多次试种,现在有青海杨、小叶杨、班工柳、柽柳、红柳、苹果树、梨树等几种,已经过两三个冬天了。我看见,草地深绿,红柳火红,花朵竞相开放,两层的小楼白墙红顶,在蓝天白云下,与整齐的路面、路灯相互衬托。

谁能想象这是紧邻边境的村庄?倒更像是一处宁静的桃源。

村里很安静,青壮年在村支书、村主任带领下放牧巡边去了。“对国土的守护,一刻也不能放松。”驻村干部如是说。生产是执勤、人人是哨兵,放牧是巡逻、户户是堡垒。这里,青壮年身上肩负着固边守边和主权彰显的神圣责任。所以,他们没有出去打工,不离乡不离土,践行着“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光荣职责。

正说着,路过一处小楼,门口挂着“尼吉商店茶馆”“电子商务代购点”两块牌子,驻村干部介绍:这是我们村里的先进,女主人叫尼吉拉姆,今年自治区的“巾帼脱贫攻坚女能手”,她的爱人是青海藏族,现在已经落户在典角。他们家也是今年自治区的“五好文明家庭”。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小茶馆和百货商店,村子里农行金融服务点也设在这里。他们把村里的特色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夫妻俩领着我们参观,宽大的暖廊里放着一台ATM取款机,小百货商店的货架琳琅满目;藏式客厅里摆满尼吉获得的荣誉,屋子中间的煤炭火炉上煨着的茶水滋滋冒着热气,没到上学年龄的小女儿骑着一只充气的橡胶小马,在旁边窜来窜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们居住的是土坯房,屋顶都是柽柳枝覆盖。九十年代,建造了第一批土木结构的安居房。2006年,村民住上带玻璃暖廊的第三代土木结构安居房。现如今,家家户户的第四代住房,钢筋水泥空心砖,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小楼。如今,典角村街道上,房前屋后停放的大卡车、小轿车,家庭院落里的炊烟袅袅,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美好生活。

告别典角村,我们又驶上沿狮泉河而建的柏油路。狮泉河,这条孕育古老的象雄文化,见证阿里几十年沧桑巨变的河流,这条养育了西部边陲英雄儿女的河流,此刻,在身边平缓流淌,如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慰我们一行人激动的心情。

重新路过乡政府旁那片湿地时,我们又看到那几只栖息的黑颈鹤。在乡政府的时候,乡长告诉我们,黑颈鹤最初来的时候是一对,可能因为这里环境太安逸,它们冬天都不迁徙了,现在已经有六只。此刻,那几只可爱的黑颈鹤在湿地里“咣咣”地叫着,几只小鹤张开翅膀跳上跳下,欢快地舞蹈,看见有车辆驶近,一起在水中小跑几步,飞翔起来,我们的司机慢慢刹住车子,那位北京来的朋友,在镜头里留下黑颈鹤展翅起飞的靓影。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1日 24 版)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乌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乌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550-82200000   服务QQ:5997 34971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国乌海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