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投稿

郑州今起单双号限行 备案网约车不限行

2018-11-21 09:48:10 来源:

今日起,郑州开启单双号限行,时间为11月21日至12月31日,每天7时至21时。

限行消息发布后引起市民关注,相关部门根据市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推出多条措施,保障大家出行,比如限行期间从连霍高速进郑州市区,凭缴费凭证2小时内不处罚,备案过的网约车不在限行范围内等。

即日起,郑州市网络行政平台“心通桥”开通《交通出行我建议》栏目,欢迎大家留言提出建议和看法。相关部门将搜集合理化建议,推出更多便民措施。记者 张玉东 张华 刘凌智 实习生 郭怡妮

■便民举措

下高速 从连霍高速进市区,2小时内不处罚

经连霍高速从外地到郑州的车辆,无论是本地牌照或者是外地牌照只要凭缴费凭证进入市区,2小时内不予处罚。

在此期间,装有ETC车辆须通过人工通道进出,也就是正常缴费,获得缴费凭证,持凭证进入市区2小时内不予处罚。

停车 四环外能停车的地方免费停车

市城管局正在组织各区、管委会对四环外部分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等场所进行排查,适合的区域经硬化后作为停车场对外开放。

另外,组织各区、管委会对市区内已建成停车场进行排查,按照建为所用的原则要求尽量全部开放。

四环外可供停车位置将陆续向社会发布,限行期间免费停放。

网约车 备案过的网约车不在限行范围

在交运部门备案过的网约车和出租车一样,不受限行措施限制。

11月19日晚,交通、交警部门连夜就网约车是否纳入单双号限行范围之内进行协商。最终,两部门达成一致,持有双证(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和网约车车辆运输证)的合规网约车不在即将实施的单双号限行范围之列。

网约车车身没有明显标识,交警部门的摄像头如何分辨出网约车? 目前,交通部门已将合规网约车数据与交警部门共享,电子监控将自动辨识是否属于限行。

公交 四环内所有公交运营延至21时 最晚到22时

限行期间,四环内所有公交线路的末班运营时间将全部延长至21时。其中,快速公交主线B3路末班运营时间由20时延长至21时,B6路末班运营时间由21时延长至21时30分,B1路、B2路和B5路末班运营时间均延长至22时,其余61条快速公交支线末班运营时间均延长至21时30分;51条社区巴士线路运营时间由6时15分~20时30分,统一延长为6~21时。

限行期间7~19时,四环内所有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不长于10分钟,以减少市民的候车时间(线路序号为3和5开头的线路仍按照原作业计划执行)。

另外,根据市民需求,郑州公交还将提供一站直达式定制服务。有此类出行需求的乘客可拨打郑州公交定制服务专线96556,或利用郑州公交定制服务网络平台、郑州行手机APP以及郑州公交微信服务平台进行定制专线预约。

地铁 加开车次提升运力

限行期间,郑州地铁灵活制定行车组织计划、加大运力投放、加密运营车次、提升线网运力。

1号线工作日期间增加列车8列次,高峰期间单向运能将提升20%。2号线与城郊线在早晚高峰期间增加至孟庄站区间车,南四环站至孟庄站区段平均行车间隔将压缩至约8分钟。

限行期间,郑州地铁在增加日常运力的基础上,还将增加各线路备用车数量,必要时将及时加开列车上线疏导。根据客流变化情况,后续还将调整运营计划,以满足广大市民乘客上下班集中出行的需求。

■分析

去年限行后 空气质量有好转

秋冬季为污染过程频发的阶段,预计2018~2019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弱,北方地区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高,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去年偏差,污染更易出现。

根据郑州市环保局的数据统计,2017年自12月4日实施单双号限行后,我市NO2有明显好转,尤其是同比变化在全省名列前茅。2017年12月4日~31日,我市NO2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62微克,相比限行前(11月7日~12月3日)下降9.1%,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15.1%(其中同比下降率为全省第4),并且限行期间限行区域的CO、NOx、PM2.5由机动车排放贡献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5%、43.1%、39.3%,呈明显下降趋势。

公开数据显示,郑州去年限行期间,重度污染为3天,严重污染为1天,优良天数为15天,而在2016年12月,空气质量为良的天数仅有4天,重度污染天数为7天,严重污染为3天。

市环保局在本次单双号启动之后,将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并及时组织专家对单双号限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互动

有建议

可向“心通桥”留言

郑州市网络行政平台“心通桥”今日起开通交通出行我建议栏目。

网友可登录“心通桥”网页 (http://xtq.zynews.cn)的“网言网语”版块和下载“心通桥”APP(在首页置顶的单双号限行政策发布的新闻下方留言)发表自己对交通出行的看法和建议。郑州市相关部门将搜集合理化建议,根据市民的合理化建议,推出更多的便民措施,方便市民的生活和出行。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乌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乌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联系邮箱:5997 34971@qq.com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国乌海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