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新闻 > 社会 > 正文
投稿

南方日报:全力打造高标准"数字政府"

2018-11-21 09:48:07 来源:

“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

11月19日,省政府网站发布《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年)》。《规划》立足顶层设计,明确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导向,提出未来3年高标准打造我省“数字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实施步骤,为推动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明晰了重点和路径。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作出的战略性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化和“数字政府”建设。近年来,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和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在推动政务服务“掌上办”“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在打破政务服务分割化、强化信息系统整合、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方面,我们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务必加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力度,把信息化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数字政府”是对传统政务信息化模式的改革。《规划》提出,以系统工程理念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管理运行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建设整体、移动、协同、创新、阳光、集约、共享、可持续的服务型政府,并在此基础上部署建立“管运分离”的管理架构、“整体协同”的业务架构、“集约共享”的技术架构,部署九大创新政务应用、八大应用支撑平台、三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推动我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一揽子系统性方案,体现了对“数字政府”发展未来的前瞻性认识。各地各部门要以此为改革指南,通过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新机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实现由分散向整体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由单向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部门办理向多部门协同转变、由采购工程向采购服务转变、由封闭向开放阳光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数字政府”是建设“整体政府”的重要支撑。打造高标准“数字政府”,要着眼于建设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整体政府”,一方面打破各部门内部业务壁垒,以全局、整体的思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跨部门协同能力;另一方面以一体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中强化“整体思维”,借鉴“用户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互联网思维,形成“政务互联网思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用户体验角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应用设计;以群众“来不来用、爱不爱用”的结果检验政务服务成效;通过“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集约建设新模式,改变系统分散、烟囱林立的局面;吸收“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等互联网发展理念,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效率;加强整体考量,成体系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围绕推进“数字政府”的创新政务应用、支撑平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标准和运行管理,《规划》逐条逐项制定了具体目标、建设内容和关键因素等,并分解制定了4个方面各年度重点实施任务,明确了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工作要点和路线图。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构建“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享“数字政府”改革新格局,稳步、规范推进各项改革;要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数据整合、应用集成和服务融合为目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业务协同为主线,以数据共享交换为核心,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业务体系,聚焦自身核心业务职能,不断推动业务创新和改革;要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培育和提升“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内生动力。

百姓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打造高标准“数字政府”,是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顺应信息化新趋势、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扎实推进《规划》各项部署,力争早日建成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数字政府”,引领新时代广东各项工作实现更大发展。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乌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乌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550-82200000   服务QQ:5997 34971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国乌海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