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科技 > 智能 > 正文
投稿

索契冬奥会冠军张虹不断延伸的人生之梯

2018-11-21 09:54:59 来源:

身高不合适的短道速滑运动员、20岁转项的速滑运动员、冬奥冠军、申冬奥大使、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这些外界所认知的标签,彰显着张虹走过的人生之梯波折不断,却最终踏上顶峰。在取得竞技场上的突破性成绩后,这个倔强的东北女孩子又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在迷茫中转项

张虹1988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由于身体较弱,7岁时父母便带着她在楼下公园里的一家滑冰场报了名。“小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能在学校之外,还有小伙伴一起训练一起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并没有以后要拿冠军的念头。”张虹说。滑冰带给她的是纯粹的快乐,很快她的天赋显现,在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比赛中保持在前八名。12岁她被选入专业队,身边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随后的8年,张虹虽拿到短道速滑全国冠军,但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的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张虹的运动生涯很快迎来了转折,2007年备战十一冬时,新聘的韩国教练要求她减肥,随之而来的还有急剧增加的训练量。一个月内张虹瘦了20斤,但成绩却不见起色,“练得有心无力,滑什么都跟不上。”随后张虹到医院检查,12项生理指标8项低于正常人,这样的身体,正常生活都有影响,更遑论当一名运动员。

退役还是转项?支离破碎的身体发出休息的呼喊,但心却不服输。最终,张虹选择跟着速滑队的教练冯庆波练习大道速滑。“当时身体有一定损伤,内分泌失调,我用了3年时间才恢复正常。”张虹回忆道。如今跨界跨项已成为趋势,作为早一批的跨项运动员,张虹乐于分享她的经验和体会给同样有梦想的运动员。“我从心底特别想帮助这些运动员,因为跨界跨项并不那么简单,也不容易,放下之前的所有,然后去接受新的训练规则、新的器材、新的教练、新的团队和新的比赛方式。”

冬奥会上一鸣惊人

转项练习速滑6年后,已经25岁的张虹站上了索契冬奥会1000米的赛场。赛前她并不被看好,最后一组出场的韩国名将李相花才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奥运会前,没人关注我。”张虹说。但竞技体育用实力说话,首次参加冬奥会的张虹滑出1分14.02秒的成绩。“自己滑完等待后10组比赛的时候,心脏简直快蹦出来了,手一会出汗一会冷的。”最后一组出发的选手没能超过张虹的速度,中国速度滑冰的第一块金牌诞生了。张虹身披国旗的倩影被无数摄影师留下,多年的辛苦一朝回报,张虹想的却是“教练昨天过生日,我要把金牌当做他的生日礼物”。

冬奥冠军带来的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张虹非常清楚这一点,“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需要有优秀运动员作为榜样带领。优秀运动员通过比赛可以让年轻的运动员有一个目标,优秀运动员的经历也是一种导航,让他们向着这个目标去前进。”

新身份新责任

带着索契冬奥会冠军光环的张虹迎来了新的责任,2015年2月,姚明、申雪、赵宏博、张虹、李妮娜和侯斌6位著名运动员成为北京申冬奥形象大使。作为当时唯一的现役运动员,训练、比赛不能落下,申奥工作必须兼顾,“那时候坐飞机像坐出租车一样频繁。”张虹说。

2015年6月,张虹随中国代表团抵达瑞士洛桑,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奥林匹克之城”。陈述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即便是在紧张的活动期间,张虹也不敢懈怠日常的体能训练,“因为我们的训练周期性非常强,休息一段时间再回去特别容易受伤,在洛桑的一个多星期,我每天早晨或者晚上都要去健身房跑步和练力量,希望回国之后跟够跟上队里的训练。”张虹在当时的采访中这样说道。

“申奥大使这不是一个称号,而是一份工作,作为大使中唯一的现役运动员,我那时刚结束了一个赛季比赛。申奥不像是速滑比赛,比赛是一个人站在赛场,而申奥是一群人用许多努力。”三年后,张虹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申奥时光,感叹道,“那时候虽然很忙,有时候一周要飞5至6次,但是我的成绩并没有落下,反而在500米项目中达到了自己的巅峰。不过在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的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都被兴奋所掩埋。”申奥成功了,申奥大使的职责已经完成,张虹要去履行自己的另一个身份职责了。

新周期新开始

“很多人说你已经拿到金牌了,为什么还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二十几年的运动生涯,没有任何理由要放弃。”平昌冬奥会前,面对外界的质疑,张虹这样回答。

1分15.67秒,名列第11位,这是张虹1000米的答卷;38.39秒,第15位,这是张虹500米的成绩。备战平昌冬奥会的前一年,张虹饱受伤病折磨,膝关节的积液使她每一个动作都困难重重,但她所诠释的中国健儿的奥运精神却不因此失色。“我觉得我必须要站在赛场上,无论我最后能拿到第几名,成为一名奥运选手,就要战胜自己。无论以后有没有机会再站到赛场上,我都觉得我的运动生涯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古人说三十而立,张虹在30岁开始了新的工作与生活。2月22日落选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杨扬的任职到期和巴赫的提名使得她有了新的机会,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表决通过后,张虹得以入选。随之而来的是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新的周期中身份再起转变的张虹也有了新的开始。

“除了国际工作和国际活动之外,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英语,然后用一些时间回学校读博士。我现在在读东北师大的博士,在学校期间也会有一部分时间用来学英语,然后与我的老师和同学去探讨所有体育相关的研究话题。”时间已不再是张虹的对手,她认为虽然时间是紧迫的,但是心态更重要。一步一步,回望过去,张虹的人生之梯已延伸到以前从未想到的高度,未来又将延伸到何处呢?(转自11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乌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乌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550-82200000   服务QQ:5997 34971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国乌海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