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旧厂区,在首钢搬迁后曾一度荒芜,虽然一些文化创意机构的入驻让这里有了一些生机,但真正让这片曾经沧海的土地重新繁荣起来的,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北京冬奥组委率先搬到首钢旧厂区办公,曾经的精煤车间被改造成冰壶馆、短道速滑馆和花滑馆,变成了“冰晶世界”,再加上将于明年投入使用的冰球馆,首钢依托“四块冰”,重新成为世人瞩目的一片热土。
和首钢旧厂区一起转型的,还有首钢的一部分员工。这些曾经的钢铁工人,如今正在以新的角色为中国冰雪健儿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完备的保障,使这里变成了暖意融融的冰雪大家庭。
刘斌是短道速滑馆和花滑馆的浇冰师,每天他都要和另外3名组员一起为两块冰场进行浇冰维护。“他们训练一个半小时为一个段落,中间休息的15分钟就是我们浇冰的时间,我们需要在8至9分钟内浇完。这里每天从早7点到晚9点一直都有队员在上冰,有时候还有加练的。我们浇冰师是一天两班,24小时都在冰场。”刘斌说。
在成为浇冰师前,刘斌是首钢炼铁厂的员工。首钢园转型时,他也面临着选择,2017年的夏天他踏上了去往首都体育馆学习的路。“当时觉得就是开着冰车转圈,很简单的,我也有两年多的开车经历,应该没问题。但实际上完全不一样,首先每场浇冰都得提前准备,但有时候花滑馆和短道馆同时需要浇冰,我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头行动。”刘斌说,尽管短道速滑场与花样滑冰场表面看非常相似,但对冰的诉求却有着不小差异。花样滑冰有许多跳跃、旋转、抛举动作,因此要求冰层厚且软;短道速滑追求速度,要求冰层硬且滑。首钢花样滑冰馆的冰层厚度在6公分左右,冰面温度在零下3摄氏度至4摄氏度,而短道速滑馆的冰层厚度在3公分左右,冰面温度在零下6.5摄氏度。“除了浇冰,我们还要每两个小时去制冷机室巡检,当温度发生变化时,运动员是会有感觉的。”刘斌说。
运动员训练非常辛苦,饮食保障自然很重要,“最初我们按照一般的饭点备餐,但是接到运动队反映运动员晚上会饿。考虑到运动员训练回来已晚上9点了,加练的运动员就更晚了,所以我们又加了晚上9点开始的夜宵。”运动员公寓经理陈红波介绍道。运动员公寓是离首钢“四块冰”最近的一处酒店式公寓,共有88个房间,一层设有餐厅,餐厅内的菜牌上都有冰雪项目的图案装饰。“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饮食要求,比如说花滑运动员需要控制体重,我们要协助队伍看着他们,让他们只能吃特定的食物和量。短道速滑运动员需要肌肉爆发,肉类就以牛肉为主。但无论是哪支队伍,油和盐都要非常控制。”陈红波表示,作为配套服务中的重点,饮食既要做到结构平衡又要保障运动员体力能够支撑训练,餐厅内部已有了几百种原材料的配比清单。“我们也会研究西方运动员的饮食习惯是不是更利于冬季运动员的训练,可能下一步会加入一些西餐。”陈红波说。
作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阵地,安全保障无疑非常重要。作为安保主管,赵长亮的职责之一是守护“四块冰”场馆。安保人员分为三班,不仅要维护馆内正常秩序,还要排查馆内设备运转。“虽然是冰场,但是消防安全也是重中之重。”赵长亮说,“我们目前是消防和安防兼于一身,24小时保障,这3个已建成开放的场馆从开馆到现在就没闭过馆。”
虽然每块冰场里都冷气逼人,但有了这些贴心入微的保障工作,每个运动员心里都暖意融融。冰冷与火热,也许是现在首钢“四块冰”里最真实的写照。(转自11月21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