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2岁的梁凤兰老人发现,离家几十米外的公厕变了样,“大家再也不用捂着鼻子进出公厕了。”这是河北廊坊推进“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河北廊坊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建设,谋划实施好重大民生保障项目,加快构建民生保障长效机制,在日积月累上下功夫,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小”问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身边的新变化。
按按手机键 就能找厕所
廊坊建市时间短,城中村、城边村多,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城建投入不断加大,但仍存在很多“短板”。廊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群众中间,听真话、察实情,下大功夫来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在每年的城市建设项目谋划中,他们坚持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小’问题连着大民生。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个‘小’问题,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实实在在得到提高。”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
覆盖主城区和开发区的“厕所革命”,是廊坊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一个发力点。今年,廊坊市建设部门按照每平方公里4座的标准,启动了市区和开发区129座公厕的建设,全部建成后275座高标准公厕将覆盖大街小巷。同时,开发出智慧公厕微信小程序和公厕APP软件,轻点手机,市民就能快速、精准地找到身边的公厕,群众“方便”更加方便。
打通“断头路” 街头建公园
小街小巷路况差、行路难,曾是困扰群众生活的一大难题。为了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近年来,廊坊市在建设城市环线、打通“断头路”、提升主次干道、加密路网的同时,还每年启动一批小街小巷的治理改造提升工程,让城市“微循环”畅通整洁。仅最近3年,市区就实施了190条小街巷改造提升,“堵心路”“泥水路”变成了“舒心路”“畅通路”。
此外,廊坊建设了自然公园、文化公园、丹凤公园、瑞丰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还在市区建成了知星园、依水园、晓月园、菊园、文明园等70多个街头公园,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97平方米,充分满足了群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远离喧嚣的期盼,群众走出家门,不出500米就能游园赏景。
针对近年来群众健身锻炼需求的大量增加,廊坊在市区28个游园广场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有的还建起了篮球场、排球场、小足球场,把健身、锻炼设施送到了群众身边。还充分利用市区和平路、北凤道两侧22公里长的绿道,建设了62处健身站点,安装了850余件(套)健身器材,横跨20多个居民小区和村(街),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
挂号能预约 转诊网上办
在过去,群众办理医保缴费、转诊转院等手续,往往需要来回跑上数趟,耗时费力。廊坊人社部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调查研究,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智慧医保”服务平台,为5000家参保单位、400余万名参保人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医保服务及人社综合服务。目前,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报告查询、转诊转院、异地安置、生育备案等30余项服务都实现了网上通办,大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为了构建群众满意的急救服务体系,廊坊卫生部门还加密急救网络,全力打造“小于15分钟急救圈”。在城区建成了10家网络医院,运行19个急救站点,主城区急救半径控制在3至8公里之间,救护车抵达现场时间通常不超过15分钟。截至10月12日,今年市区急救站出车总数13872次,救治病人11588例,平均到达现场时间为10分钟。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消防问题不容忽视。廊坊消防支队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动了以救早、灭小和“三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的微型消防站建设。这些微型消防站建在了农村、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位置,群众身边的“小”阵地发挥了大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微型消防站3689个,能够确保消防力量快速到达现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永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廊坊市市长陈平介绍。近年来廊坊市八成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保障,一大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1日 19 版)